读“人民日报 有品质的新闻”有感。

2025-06-25点滴生活87

本文转载于9090社区,帖子链接:https://yy9090.top/thread-576512-1-1.html

作者: 活取熊胆    时间: 2025-6-23 11:22

个体故事作为政策合法性的“情感锚点”
     选择性个案建构 :林强被塑造为“政策受益者”,但未追问其为何需要从事三份工作?若仅靠单一职业无法维持生计,政策是否只是缓解结构性失业的创可贴?媒体通过“日子有奔头”的抒情化表述,掩盖了灵活就业群体作为“数字佃农”(Digital Sharecropper)的底层逻辑——劳动者依赖平台获取生产资料(如订单、客户信息),却无法分享剩余价值。

zhèng fǔ角色的“父权式关怀”隐喻
     慰问品的符号暴力 :人社局发放的保温杯、发热贴等“贴心”物资,将复杂的劳动权益问题简化为物质救济,暗示劳动者只需接受“施舍”而非争取集体谈判权。这种“送温暖”叙事消解了劳动者组织工会、集体议价的政治诉求,符合福柯所言的“规训社会”治理逻辑。


信息筛选的意识形态偏向
      失声的批判主体 :报道未采访劳动者自发组织(如外卖骑手微信群内的抗议声音)、劳动法学者(讨论政策与现行法律的冲突),也未引用平台企业回应(如滴滴对社保政策的态度),形成单向度叙事。
数据真空与效果黑箱 :政策实施后具体参保人数、社保缴纳比例、劳动者收入变化等关键数据缺失,仅凭“阅读量40万”证明传播效果,实为用流量逻辑替代公共政策评估。

媒体角色的异化:从监督者到政策扩音器
      报道以“人民日报点赞”开篇,本质是将媒体公信力转化为政策背书工具。这种“共谋式报道”弱化了新闻业的批判天职,沦为社会治理技术的延伸。例如,未追问“为何此前多年未出台此类政策”“资金来源是否可持续”等问责性问题。


此报道的价值在于呈现了治理者对灵活就业问题的回应,但其批判性盲区恰恰揭示了当代中国数字劳动政治的深层困境:在技术治理与资本逻辑的共谋下,劳动者权益保障仍困于“治标不治本”的结构性困局。



------------------
以上是AI的解读。

个人的感受是大众是很难区分“新闻学”和“传播学”的领域问题。

把“宣传”当“新闻”是成为常态和底层民众的共识,在网上也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深信不疑派”和“有人想害朕派”。


作者: 大花猫    时间: 2025-6-23 13:13
能提出这些问题和意见,看来不懂“喉舌”的定义和内涵。骨子里想着三全凤梨之类西方糟粕。

本文转载于9090社区,帖子链接:https://yy9090.top/thread-576512-1-1.html

“读“人民日报 有品质的新闻”有感。” 的相关文章

小红书看看洋妞,感觉我们的审美就是笑话

作者: fifly    时间: 8 小时前标题: 小红书看看洋妞,感觉我们的审美就是笑话西方人最瞧不起的俄国远东、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的女人反而最符合中国审美观念。男女审美是相反的:男人金发碧眼高大威...

一贯是黑色星期五,今天看意思要雄起

作者: 弱电门禁    时间: 3 天前大a,老乡,别走啊。后面有的赚。截图20250117125307.jpg (52.06 KB, 下载次数: 0)下载附件3 天前 上传作者: wuyue770 ...

最近有个女主播道歉道火了

作者: 生於樂死於憂    时间: 4 天前image.jpg (101.27 KB, 下载次数: 0)下载附件4 天前 上传上头是怕她带领某团骑手推翻王总经理吧这要是开启了底层人民的智商,那后面推翻...

过年离南京300公里范围内还有好玩的地方?

作者: 大海    时间: 3 天前杭州上海苏南扬马滁芜这些都去过不考虑,苏北皖南浙江范围内有好玩的吗作者: yuanbo336133    时间: 3 天前我也想找这么个地儿,浙江有什么好玩的地儿不...

地铁上看到一对疑似小情侣

作者: 三两碎银    时间: 前天 13:35为什么疑似,女孩看着太小了,似乎未成年非常亲昵作者: 小白鸽    时间: 前天 13:41我小孩班上初一的女孩就有人表白了作者: 三两碎银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