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废墟之上,谁是无辜的
本文转载于9090社区,帖子链接:https://yy9090.top/thread-578441-1-1.html
作者: 上山打老胡 时间: 2025-7-14 11:03当一个年轻的身体被明码标价,与一块牛排相提并论;当一所大学的校徽,与“Easy Girl”的标签被一同钉上耻辱柱;当一场私人的过错,演变成一场公共的、嗜血的狂欢——我们看到的,早已不是一桩孤立的丑闻,而是一面映照出我们所有人脸上可憎油彩的镜子。在这场由个人轻率、机构怯懦和群体恶意合谋导演的悲剧中,没有赢家,只有一片狼藉的道德废墟。
首先,让我们对准那个女孩——哀其不幸,更怒其不争。
我们必须承认,她是受害者,是犯罪行为的牺牲品。但这绝不意味着她是一朵无辜的、被风吹落的白莲花。她错的,不是身体的自主或情欲的开放,而是思想的赤裸与灵魂的“不设防”。
在一个复杂、且往往充满恶意的世界里,她将天真误认为坦诚,将风险当成了游戏。她轻率地交出了身体的信任,更致命的是,她交出了被记录、被定义、被传播的权力。她用一种近乎自我放逐的姿态,将自己的人生剧本,递到了一个陌生人的手中,任由其肆意涂抹、恶意剪裁。我们怒其不争,非怒其情欲,而是怒其对人性之恶的毫无戒备,怒其对自我尊严的轻易典当。她不是被一块牛排打败的,而是被自己那份廉价的、对复杂世界的美好幻想所击溃。
其次,让我们把矛头指向那所大学——那最精致的怯懦与最残忍的背叛。
如果说女孩的行为是引火烧身,那么学校的做法,就是在那团烧向学生的火焰上,冷酷地浇上了一桶汽油。面对汹涌的舆论,这所本应是学生最后庇护所的教育殿堂,选择了最功利、最可耻的“明哲保身”。它没有选择与受伤害的学生站在一起,去对抗外部的恶意;而是选择用一纸开除令,将这个“麻烦”的学生像垃圾一样清扫出门,以求换取自身声誉的苟安。
这是怎样一种“智慧”?这是一种将大学精神彻底掏空的“管理主义”。校方挥舞的不是教育的权杖,而是危机公关的冰冷手术刀,精准地切割掉那个已经奄奄一息的个体。他们开除的不是一个犯了错的学生,他们开除的是大学的良知、勇气与担当。在这场交易里,学校用一个学生的未来,换取了片刻的网络安宁。它向所有学生,乃至整个社会昭告:在这里,声誉高于正义,稳定压倒一切,当风暴来临时,你——只是一个可以被随时牺牲的代价。
最后,让我们审视这场网络狂欢中的每一个“我们”——那些匿名的审判官与嗜血的看客。
从“Easy Girl”的标签,到对整个群体的地图炮式攻击,再到“一块牛排”的侮辱性定价,网络暴力在这起事件中,展现了其最丑陋、最野蛮的面目。躲在匿名的键盘之后,无数人放下了现实中的伪装,将人性中最阴暗的嫉妒、最刻薄的偏见、最廉价的正义感,汇聚成一股足以摧毁任何个体的海啸。
他们不是在讨论,而是在审判;不是在批评,而是在凌辱。他们消费着女孩的痛苦,咀嚼着学校的窘迫,享受着一场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道德狂欢。他们自诩为正义的化身,却用最肮脏的语言,行使着最暴力的私刑。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在这场网络公审中,每一个点击、每一个转发、每一个恶毒的评论,都是砸向那个女孩的石块,也是在为这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掘墓。
结论
女孩的天真,为悲剧提供了土壤;学校的背叛,为悲剧浇灌了养料;而网络的狂欢,则让这颗恶之花,结出了最毒的果实。这是一场环环相扣的共谋。
当一切尘埃落定,我们留下了一片废墟:一个被社会性死亡的女孩,一所声名扫地的大学,以及一个充满了戾气与不安全感的网络空间。站在这片废墟之上,我们或许应该扪心自问:下一个被卷入风暴的,会是谁?而那时,挺身而出的,又会是谁?
作者: yzxx1983 时间: 2025-7-14 11:05
结论:引流的
把血铅的事盖下去
作者: 搞搞 时间: 2025-7-14 11:08
都是吃人血馒头的
自媒体最坏
作者: 老船长 时间: 2025-7-14 11:28
写的很好,很有白左圣女婊的味道,就是下次别写了。
作者: npcjy 时间: 2025-7-14 11:38
有点类似于中东绿教的石刑伺候,哪怕是被强奸的。
作者: syjdd 时间: 2025-7-14 11:39
就是拿来掩盖天水事件的,这个女生的事很早就看过
作者: 一叶知秋叶原 时间: 2025-7-14 11:39
张柏芝和陈冠希,当年是怎么做的呢?
自己做的就要自己承担
本文转载于9090社区,帖子链接:https://yy9090.top/thread-578441-1-1.html